您现在的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监测管理

现在社会上有些说法,认为地震监测是劳民伤财的事,不能预报地震,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是一个科研目标,而开展这些研究的基础就是对地震的观测。

地震预测预报是全球性科学难题之一,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地震预报,无论国内、国外,是成功或是失败,都是在探索过程中的一种试验性预报。中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明确的任务性,经过长期的努力,无论是中期预报,或是短期预报,或是震后判定,都有一定进展,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概率还相对较低。

地震预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震源情况无法直接探测。地震大多发生在15公里左右的地壳中。在近代科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目光可以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达到数百亿光年之外,但对于地壳,就是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花费巨额的资金和力量,目前其最大钻探深度也仅12公里。因此,人们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测震、地壳形变、地下水位、水化学、地磁、地电、重力、地应力、动物宏观等观测手段,间接探测地壳深处的变化情况。

其次,地震孕育的复杂性。通过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育过程。

再次,地震预报实践机会少。具有破坏性的 7 级以上的地震,虽然全球每年平均发生 10 多次,但大部分发生在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而在有稠密观测台网 的地区却发生得比较少。大陆地区强烈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往往在百年或千年以上。因此,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较少。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4 主办单位:益阳市地震局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益阳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