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益阳市食品工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10-10-20 09:10 浏览量:
字体:

  (发表于2007-6-1)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我市农业可食资源丰富,部分县区已具备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劳动就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21世纪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给食品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全市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益阳市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我市食品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工业现状
    “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借助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在全省率先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名牌品种多、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食品工业体系。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71家,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7.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46家、食品制造企业13家、饮料制造企业12家,企业总资产7.3亿元,从业人员5144 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7.8%。

  我市食品工业已形成粮、油、茶、糖、酒、肉禽、蔬果加工、水产加工、冷冻食品(饮品)、食品添加剂等10大系列产品。其中食用油年加工能力8万吨,白酒年生产能力0.2万吨,矿泉水年加工能力10万吨,大米年加工能力100 万吨,精制茶年加工能力2万吨,面条年加工能力9万吨,罐头饮料年加工能力5万吨。蔗糖、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拥有“青松”牌松花皮蛋、“银城” 牌、“晏香”牌食用油、“辣妹子”牌辣椒酱、桔片爽、“三甘”牌白砂糖、“克明”牌面条、“湘益” 牌茯砖茶、“南洲” 牌大曲酒、“桃花液”牌矿泉水等湖南名牌产品。形成了洞庭食品、粒粒晶米业、益华水产、油中王、谊信肉联、泰升果汁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在种植、畜牧、经济作物等产业初步建立了原料基地,并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2004年,全市食品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与“九五”末的1.08亿元和5.6亿元相比,年均增速分别为25%和17%。食品规模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0.28:1。2005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1.25亿元, 增加值8.7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品结构不合理。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少,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包装差,适应老年、少儿等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少,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2、企业总体规模小。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多是利用当地资源的小规模家庭作坊式企业,加工技术简单、加工设备简陋。目前,全市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食品企业只有10家,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1家,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和产业辐射作用不强。整个食品工业处于一种“小、低、散、弱”的格局。

  3、 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面对国内外市场大批量需求,我市很多企业存在着有订单而没有产品的窘境。资金缺乏,无力扩大生产能力和改善产品质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4、 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产业链尚未形成。食品行业对产品品质的一致性要求严格,优质食品必须以优质的原料为保障。很多食品企业有建立原料基地的必要,如优质大米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甘蔗种植基地,柑桔种植基地等。而目前,我市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不适应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目前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相应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的提高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的有机结合还很不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制造、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5、 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保证食品质量的必备条件,以致在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加工食品的违法活动时有发生;一些淀粉、酿造、屠宰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没有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三废”排放不达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在无公害食品的开发上,与国际流行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对农药、化肥、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产品没有达到绿色食品认证要求。

  二、“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食品工业生产和消费趋势
    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的走向是:(1)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2)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3)各类健康及具有预防、治疗疾病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功能性食品,将得到较快发展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4)方便快捷性食品日益走俏。

  国际食品工业技术发展趋势。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品质评价、食品掺假鉴定、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方便、风味多样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与传统食品工业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

  (二)食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形势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已基本完成初级发展阶段,开始进入现代化改造、规模化经营和资本化运作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兼并与资源整合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合资、外资企业大量涌现,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食品工业发展迅猛。

  (三)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我市属农业大市,境内土地肥沃,气温适宜,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市主要农产品以水稻、茶叶、水果、水产品为主,大米平均年产量150万吨,水产品平均年产量18.61万吨,水果19.42万吨、蔬菜107.55万吨,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畜产品资源也很丰富,全市年出栏肉猪341.76万头,出栏牛14.16万头,出栏羊44.74万只,出笼家禽1832.90万羽,周边地区的畜禽产品资源也非常可观,可为建设较大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2、品牌优势。95年我市实施“名牌立市”战略,经过11年的努力,全市共有10个产品被评为“湖南名牌”,在食品行业中形成了一批名牌中坚力量。我市洞庭食品、粒粒晶米业、益华水产、南洲酒业、油中王集团、克明面业等一批企业已初具规模,企业知名度高,产品市场前景好,极具发展潜力。

  3、人力资源优势。食品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益阳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拥有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全市拥有460万人口,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每年超过6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员相对稳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4、市场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已不满足于食品数量的增加,而是希望食品更加安全卫生、营养保健和方便快捷,对优质品牌的消费意识将普遍增强。另外,农村消费出现城市化倾向,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型消费结构转化,这将使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有较大的增长。食品消费的档次、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自给型食品消费比重将逐步下降。食品工业市场环境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从食品工业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原料农业基地化和质量监管,以实施大集团战略和名牌战略为核心,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和市场体系,促进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发展速度。2010年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 62亿),年均增长28.5%;工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其中规模工业16亿),年均增长25.4%。

  食品行业“十一五”规划分步目标(单位:亿元)

  

  
    2、技术进步。“十一五”期间,开发新产品50个以上,其中60%以上的成果实现产业化;投资24.98亿元,完成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7个,新建项目4 个(见附表一);淘汰一批落后技术和装备,使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品牌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跨部门、跨所有制经营的现代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一般性企业调整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的步伐,促进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到2010年,形成年产值过30亿元的企业1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1亿元的企业9家(见附表二)。

  (三)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酿酒制造、茶叶加工等六大行业。

  ──粮油加工业。粮食加工要以稻谷、小麦、玉米、花生深加工为重点,推广大米配米、调质技术,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发展免淘米、营养强化米的生产。油料加工以调合油、茶籽油、专用油为重点,提高食用油品质,扩大精炼油产量。充分利用米糠、油脂资源,积极开发米蛋白、米糠营养油、卵磷脂、甘油、脂肪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产业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重点抓好华港油脂年加工30万吨原料、年产10万吨植物油、金浩油中王年产8万吨精炼油、口口香米业年加工10万吨大米、克明面业年产6万吨面条生产线等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大米加工能力达160万吨,常年实际加工量达80万吨,面条加工能力达20万吨,油菜籽加工能力达90万吨,精炼油加工能力达 30万吨,粮油加工业年实现产值50亿元。

  ──水产品加工业。重点抓好鱼类、虾类、贝类深加工和原料基地建设。努力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调味品、水产饮品,解决鱼腥味难题,保留新鲜味感和营养。积极发展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水产食品。重点抓好益华水产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鱼虾5万吨、副产品4万吨、饲料20万吨、南县顺祥水产品公司年加工鱼虾熟食1万吨及甲壳素生产线等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水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过10亿元,创汇过1 亿美元。

  ──畜禽加工制造业。重点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逐步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奶牛、奶加工业、禽肉、牛羊肉等制品。要继续推行定点屠宰、全面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提高机械化屠宰比重。在肉类加工企业,要广泛开展畜禽内脏、肥膘及毛、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物制品生产。建立污染物处理设施,搞好环境保护,保证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谊信肉联年加工乳猪150万头、湘和食品年屠宰生猪40万头及肉制品的深加工、安化力田美食有限公司牛羊肉深加工生产线、沅江志奎发展有限公司鹅鸭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肉禽加工能力达到5.7万吨,蛋年加工能力达到3.6亿枚,畜禽加工制造业实现产值16亿元。

  ──果蔬加工制造业。重点发展果汁、果酱、罐头、速冻菜、保鲜菜、食用菌、葛制品、槟榔等产品。一是加强果蔬加工产业链建设,加速“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和产、工、销一体化的形成,整体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拉动与其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它产业的同步发展。二是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做好、做足本地优势资源文章,压缩资源型产品的生产,扩大制造业能力,提升产品深加工层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努力提高精深加工比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重点抓好洞庭食品年产3万吨果蔬、泰升果汁年产 2万吨橙浓缩汁、金维康年产葛粉10万吨、饮料1万吨、葛根素1.5万吨、葛根异黄酮4万吨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各类果蔬汁饮料产量达到12万吨,果蔬加工制造业年实现产值15亿元。

  ──酿酒制造业。重点发展白酒、保健酒、葡萄酒、水果酒,稳步发展啤酒。酿酒业要继续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针,积极实施“四个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节粮和满足消费为目标。重点抓好南洲酒业年产8000吨低度酒生产线、南县九铺香酒业新建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0.5万吨,啤酒生产能力达到 4万吨,白酒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酿酒制造业年实现产值6.3亿元。

  ——茶叶加工业。重点发展边销茯砖茶、银币茶、绿茶、保健茶等产品。要推广生态茶叶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推行清洁生产,确保茶叶品质。重点抓好三益茶叶年产6000吨绿茶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各类茶叶产量达到4 万吨,茶叶加工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

  四、“十一五” 发展食品工业的主要措施
    (一)抓好四大工程建设
    ──放心食品工程。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制售不符合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绿色食品工程。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提高其附加值。到2010年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达到全部产品的30%,通过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达15%。

  ──功能食品工程。开发符合营养、健康的定型包装食品、婴幼儿辅助营养食品以及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

  ──特色食品工程。加强传统食品的保护与开发,推进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化。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可行的保藏方法和包装形式,开发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产品和具有湖湘饮食文化特色的餐桌食品,占领国内市场。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 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食品工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建立项目发展基金,用于项目建设贷款的贴息、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速形成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到2010年使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8%的水平。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食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食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抓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以全市六大产业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进一步抓好优质原料种植、养殖和饲养基地建设,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专用化。注重横向联合,充分考虑邻近乡镇、周边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区域间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形成“多乡一品”的区域板块经济格局。到2010年,新建绿色水稻基地350万亩,绿色油菜基地150万亩,名特水产品养殖基地25万亩,果树基地40万亩,葛根种植基地3万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5万亩,良种茶基地6 万亩,年出栏优质瘦肉型猪500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小区500个,出栏肉牛500 头以上的牛场150个,发展2万户规模养鸭户。

  (四)迅速壮大企业规模
    以强势企业集团的快速扩张,拉动行业整体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企业作平台,通过多渠道融资、技术改造,使其迅速扩张,做大做强;二是强化“产学研”衔接,积极寻求新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三是鼓励企业间的联合、兼并,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重点支持益华水产、洞庭食品、金浩油中王、华鼎米业、华港油脂等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南洲酒业、克明面业、泰升果汁、口口香米业、湘和食品、三益茶叶、口味王槟榔等一批产品精、机制灵、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促其迅速做大做强。

  (五)继续实施名牌战略
    要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加速形成我市名牌产品的群体优势,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有关部门和行业商会要主动协助企业培育、创造名牌,不断优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社会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对现有的十个省级名牌产品,要继续巩固提高,保持优势,加大宣传,重点发展,在此基础上继续培育新的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湖南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加大整体宣传力度,强化我市优质食品城市形象。到2010年食品行业要争创15个湖南省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

  (六)加快园区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在市中心城区、沅江琼湖镇、南县南洲镇、赫山区兰溪镇等地建设一批食品产业园区,重点开发建设粮食产品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和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在赫山、安化、桃江等地重点建设以山珍、水果、山野菜等为主的生态食品加工项目,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质的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吸引大型跨国食品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食品企业入园,促进新的产业聚集。为提高园区企业的效率并减少投入,可在园区建设统一的科技开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污水处理设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科技等服务。

  (七)完善服务和监督工作体系
    一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构建部门间的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二要加快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商会、院校和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吸收国际先进的品牌、管理、营销理念,建立融技术、设备、培训、示范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为业内企业提供设计、技术设备引进、检测、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品牌战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三要督促企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切实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无公害加工,严禁使用有害添加剂,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四要加强对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行食品安全一次性淘汰制,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益阳市经济委员会

  (核稿人:益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唐铁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作者: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