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关于印发《益阳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2-31 17:24 浏览量:
字体:

YYCR-2021-01016

益政办发〔2021〕20号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益阳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益阳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十四五”时期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规模、层次和竞争力,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服务业贡献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73.7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740.2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16.7:46.8:36.5调整为2020年17.3:42.8:39.9;服务业发展的其他各项指标稳步提升,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3%,年均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8%,服务业税收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58.38%。“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十三五”时期,益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围绕“一园一中心三基地”推动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中南科创园被评选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南县和桃江县被评选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医养结合培训基地。“茶旅文康一体化”初现端倪,全域旅游格局开始构建。天意木国等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茶乡花海、鱼形湖红枫大道等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益山益水·益美益阳”文化旅游影响力不断彰显。

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先后出台《益阳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益阳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益阳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服务业发展平台不断优化,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分市场落户我市,获评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对外开放平台从无到有,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益阳海关设立通关,龙桥公共保税仓、出口监管仓正式运行,我市连续获评“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真抓实干先进市州”。

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经验: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二是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安化黑茶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各种节会活动带动服务业发展,三是利用行业明星企业推动服务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业总量偏小。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省总量的3.42%,省内排名第11位。二是服务业市场主体规模偏小。服务业企业总体上仍处于小、散、弱状况,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中明显偏低。三是新业态发展缓慢。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总体效益尚未凸显,新型服务消费动能不足。四是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品牌效应不显著,缺乏相对竞争优势,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五是新型制造服务业发展较缓慢。工业软件、检测检验、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等新型制造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工业强市的战略需求。六是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不足。对外吸引服务项目投资相对较少,承接服务外包能力相对较弱。

造成我市服务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长株潭城市群对企业、人才和消费的虹吸效应明显,存在项目“引进难”“留住难”和消费外流的问题。二是产业自身融合发展不足。我市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滞后,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程度较低;主导制造产业对研发、物流、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带动效应较弱。

二、“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服务新行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涌现,服务业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二是国家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制造服务业迎来较大增长空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和新一轮服务业开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湖南自贸区和长株潭都市圈,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契机。

四是现有的产业优势为我市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文旅康养、电子商务、高端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蓄能待发。

(二)存在的挑战

如何在逆全球化暗流和再工业化主流中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虹吸效应”,做大做强明星企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显著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和质量仍然任重道远。

第二章  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构建服务业新发展格局,提高现代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提升我市服务业融合化、集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化服务业新体系,为打造洞庭湖畔璀璨明珠,全面建设现代化新益阳贡献服务业力量。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高位统筹协调机制和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全市服务业资源整合,完善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

(二)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狠抓薄弱环节,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推动我市服务业提质升级。

(三)坚持产业融合,开放发展

推进服务融合释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对接长株潭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提升我市服务业开放水平。

(四)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工程,加快产业转型,探索服务业创新,衍生新业态。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到2025年,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二)具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质加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高,成为益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力争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4%,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保持3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快于全市从业人员年均增速,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左右。

表1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740.26

1087.68

8.0%以上

[平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9.90

44.00

4.10%

[累积]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46.64

49.90

3.26%

[累积]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

25.40

31.40

6.00%

[累积]

第三章  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依托我市独特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禀赋,整合空间资源要素,突出发展湖区和山区服务业,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联动,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域城镇为支点、城乡互补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着力打造“一核两翼三极”的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突出“一核”引领

打造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以提质改造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推进高铁新城和益阳高新区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集聚,推进益阳高新区、龙岭工业集中区和长春经开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着力引进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打造集商业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中心;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中心城区物流中转中心,改造升级智能仓储中心。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引领辐射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强化“两翼”支撑

(一)打造益沅南湖区服务业发展支撑区

集结资阳特种养殖、大通湖水产、南县龟鳖小龙虾和稻虾米、沅江芦笋芦菇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湖区特色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大培育南县稻虾米等更多国家级粮油名品,推进湖区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南县建设中南稻虾产业融合发展大数据中心。充分挖掘南洞庭的水文化,拓展旅游功能,建好沅江水上廊道、高标准休闲旅游绿化廊、环南洞庭湖健身步道,打造湖区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船舶制造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进新能源船舶升级改造,打造船舶制造高端品牌。提升口岸高等级航道建设,构建“一纵两横”的千吨级航道水运网络。进一步打造大通湖水草产业园,提升水域环保治理能力,发展湖区特色环保服务产业。

(二)打造益桃安山区服务业发展支撑区

以安化黑茶和桃江楠竹特色资源为依托,发展山区特色服务经济。重点推进安化文化旅游与体育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茶马古道、茶乡花海、云台山风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山区文旅精品路线,强化品牌建设,打造中国茶旅文康融合绿色发展样板。重点依托桃江的竹制品、食品加工生产,挖掘山区特色农副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级农副产品产业基地。依托桃江现有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积极打造山区绿色建筑服务试验区。

三、加强“三极”对接

(一)东北部对接湘鄂边

加强与武汉都市圈对接,拓展南县、沅江市和大通湖区环洞庭湖区文化旅游、冷链物流、生态环保服务、稻虾米种养技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的辐射半径。借助武汉交通区位优势,拓宽我市北向对外开放通道,建成多层级的商业服务体系,全面打造湘鄂边服务消费“新蓝海”,增强我市服务业发展辐射力。

(二)中部对接长株潭

推进铁路水路大连通,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开展港口码头建设,融入湖南现代化港口体系,带动中心城区高端生活服务消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靶向对接,加快推进长益两地规划衔接协同,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和科教信息技术服务与长株潭协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相连通、产业优势互补、资源要素对流。

(三)西南部对接大湘西南

重点打通安化与大湘西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要塞,将安化融入现有高铁网络和通用航空网络,加强与大湘西和大湘南的多区联动。深入挖掘整合既有文化资源,打造山水人文、红色教育精品旅游路线,联合举办特色节会赛事活动,拉动沿线旅游消费,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程,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光游项目。

益阳服务业空间布局

第四章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十四五”时期,围绕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供给为基础的“3+4+5”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

一、做大做强三大主导服务产业

(一)电子商务业

以我市特有的山区农产品、湖区水产品和主导工业制品为依托,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基础,形成现代化特色电商产业体系。加强我市电子商务产业与长株潭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流合作,把我市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增长极、电子商务创新区和全国电商产业集聚区。力争“十四五”期间电商营业额增长30%以上。

1.培育壮大工业电商。依托艾华集团普及深化工业电子商务应用,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在互联网市场全产业链联动发展能力,促进企业价值链延伸。围绕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建设一批优势突出、功能完善、能力开放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工业企业交易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在线化、网络化和协同化。

2.巩固提升农村电商。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建好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站,加快构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村电商服务全覆盖。

3.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进度,统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进跨境电商服务商,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优质企业和品牌,打造跨境电商服务农村发展示范区。

4.加快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推进我市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保险、包装设计、直播带货等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益阳特产电子商务展示体验中心,推广高新技术在电子商务产业中的应用。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扶持全国性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在益阳发展。

(二)文旅休闲业

推进跨界融合,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推进智慧旅游转型发展。强化文旅康体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到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年均接待游客超4400万人次,争取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0家,全市旅游总收入力争达600亿元以上。

1.优化文旅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大长沙地区湖湘文旅圈-湘中梅山茶旅文康产业圈-湘西山水文旅圈战略大通道。重点规划建设“一心、二圈、三区”旅游空间格局。围绕古城神韵、洞庭印象、桃花江美人窝、安化茶旅文康一体化建设项目,推进环益阳城区旅游区、安化茶旅文康旅游示范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桃花江竹文化旅游区建设。

2.打造多样化文旅产品。深度挖掘兔子山古遗址、羊舞岭古窑址、明清古巷等古迹遗址,推动“古遗+旅游”融合发展。以天意木国、茶乡花海等为引爆点,结合云梦方舟、周立波故居、益阳现代农业示范园、老益阳茶厂等场所建设旅游体验基地。开辟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红色旅游路线,积极开发胡林翼宫保第遗址、湖南坡红军战场遗址、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丰堆仑革命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益阳文旅新名片。持续开展好乡村文化旅游节、安化黑茶文化节、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节、竹文化节、涂鸦艺术节、环洞庭湖体育文化节等特色节会活动。

3.补齐文旅产业发展短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旅游景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要景区接待中心、购物中心、游道等配套设施,改善旅游景区住宿环境,发展特色民宿经济,打造旅游收益新增长点。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文旅云”智能平台,探索文旅融合智慧发展特色模式,推动益阳文化形态、旅游资源向动漫制作、影视传播等产业链延展,转化为数字文旅产品,满足“云旅游”市场需求,扩大文旅资源传播效果。

4.加强区域合作与品牌推广。依托益阳市特色文化、自然风光、红色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区域旅游资源联动,着力打造梅山茶乡溯源休闲游、自然山水健康游、短线亲水游、红色文化感悟游、人文古韵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长株潭和大湘西地区,强化与各市州文旅局、旅行社沟通合作,加快益阳特色景点与周边城市成熟景区互联互通,共享客源,互利互惠,抱团发展。

专栏1  文旅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文化保护工程。梅山文化保护利用工程、万里茶道(安化段)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智慧体验式工坊和非遗工艺体验中心,优化安化千两茶国家级非遗技艺保护利用设施。升级改造烟溪兵工厂旧址抗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沅江市红色革命老区纪念园、下塞湖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基地、厂窖惨案遗址、沅江市洞庭民俗文化街项目。加快完善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演艺中心、航空博物馆、安化黑茶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和数字化改造。

乡村文旅融合示范引领工程。新建安化黑茶特色小镇项目、辰山绿谷、万里茶路文化小镇、天尖艺术馆、茯砖美术馆、千两茶文化馆、赤山国际旅游岛、南洞庭湖湿地旅游区、南洞庭万子湖渔村、五湖生态水城、小河咀画家村、新湾商圣小镇等。续建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雪峰湖产业项目、云台山风景区、紫薇谷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云河古梅峒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安化经开区黑茶产业园建设项目、沅江市民心田园综合体、洞庭乡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沅江市四小岛渔民新村建设、南县三仙湖水库休闲度假区,清溪文旅小镇、桃花江竹海、桃花江美人窝等文旅重点项目。

体育运动主题工程。新建梅山赛车运动主题公园、湖南省雪峰湖体育运动功能区、中非国际体育训练基地、城乡全民健身中心、五环时代全民健身中心、环南洞庭湖(琴湖)体育健身步道、益阳高新区体育康乐城、国家级羽毛球训练基地。

品牌建设与优化工程。打造“美茶颜、品茶点、走茶道、游茶园、食茶宴、赏茶戏、宿茶庄、忆茶事”的特色茶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益阳本土文化产品,推动清溪文旅小镇大型跨界融合情景歌舞剧《那山那水那乡愁》、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等演艺节目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

(三)康养服务业

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及康养产业基础,打造一批康养服务品牌和康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我市康养服务打造成全省康养事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建设国家标准康养服务示范基地,打造大健康服务综合体。

专栏2    康养服务产业

打造重点文旅康养产品。重点突出安化黑茶、沅江芦笋芦菇、桃江竹笋、南县稻虾米、大通湖蟹等山珍湖鲜的健康养生功能,重点建设鱼形湖、茶乡花海等重点康养文旅项目,提供独具特色的益阳康养旅游产品,塑造一流康养文旅品牌,对接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娄底、常德等周边市州。

建设医养结合项目。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推进沅江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安化县中医医院医疗康复养老中心和中医药创新中心、清塘铺尘肺病治疗康复中心暨老年颐养院建设,推进我市医疗和养老的深度融合。

1.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农村养老、乡镇敬老院集中养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基层健康养老事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积极吸引优质康养产业项目落户我市。

2.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筹划成立益阳医养产业联盟,引导乡村敬老院向医养结合型机构转型,以康雅养生谷为龙头,逐步实现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推动华大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

3.积极培育康养新业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服务模式,逐步推进我市公立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应用,促进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实现跨地区、跨机构看病就医一卡通。

4.深入实施“健康益阳行动”。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和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中心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二、转型升级四大传统型服务行业

(一)住宿餐饮业

综合考虑我市住宿餐饮业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全面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服务一流的高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和餐饮旗舰店,实现住宿餐饮业交易额累计增长7%左右。

1.打造重点服务品牌。推进住宿业与会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我市规模以上重点餐饮企业申报高知名度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组织我市餐饮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湘菜美食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增强我市美食影响力。

2.培育新型消费。鼓励住宿餐饮企业向数字化、智慧化、自助化、体验化转型。以益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沅江市金鑫大酒店、安化华天假日酒店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支持餐饮、住宿企业利用互联网建立直销体系,提供方便快捷的预订餐饮住宿服务,拓展营销渠道。

3.推动精品民宿建设。围绕鱼形湖、天意木国、周立波故居等核心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引导我市精品民宿集聚发展。

4.培育夜间经济。推动各区县(市)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带动本地夜间消费。重点建设特产街、风情街、酒吧街、客栈区、餐饮区以及配套设施,打造以大众化市场为主、“吃住玩购”一体的不夜城街区模式。

专栏3    住宿餐饮服务业

高档酒店集聚区建设项目。益阳大道桃花仑路口-益阳大道罗溪路口,依托万达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发展高端商贸产业,力争引进1-2个五星级以上高档酒店,与益阳大道上的世纪豪廷、益阳华天、益阳通程等高档酒店相呼应,使益阳大道成为益阳市高档酒店集聚区。

步行街与美食城建设。以经营地方特色餐饮、小吃为主,突出湖湘饮食文化特色,充分调动老字号餐饮品牌和知名连锁快餐企业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赫山区商业街等步行街建设,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

特色农家乐建设。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体验、吃住一体的益阳特色农家乐。挖掘益阳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融入各区县(市)生活特色美学,增加民宿的文化附加值。

培育新型服务消费。通过“互联网+生活服务”,利用互联网餐饮平台优化经营模式。鼓励餐饮企业采用半成品配送、厨师上门等方式实现创新发展;鼓励住宿企业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自助选房、手续办理与入住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新型自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新模式。

(二)批发零售业

努力建设环洞庭湖商贸流通强市。力争到2025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以上。

1.加强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特许加盟等方式整合分散经营的杂货店、小店铺。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建立新型农资流通体系,引导和支持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支持乡镇商贸服务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的社区便民超市、生鲜便民店的建设。

2.支持批发零售系统化建设。鼓励芙蓉兴盛等批发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建设示范性批发零售市场,升级改造赫山和马良农贸市场等零售网点,增加社区零售网点的智能化设施和消费项目,完善社区便民消费服务圈。

3.推动传统商圈转型升级。合理布局生态购物广场、万达城市综合体等先进商业业态,高质量推进赫山步行街和桥北马良商圈改造提升,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

(三)家政服务业

积极引进行业明星企业,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形成多层次覆盖、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运作的现代家政服务体系。到2025年,家政服务业营业额年均增长7%,培育2个以上本土家政服务明星企业。

1.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加快完善家政服务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从业人员纳入社保补贴。推进国家“雨露计划”,对困难学生、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家政服务人群提供支持。

2.加快平台和品牌建设。建设集家政服务、培训就业、供需对接、信息发布、政策咨询、行业管理功能为一体的家政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平台+管家”等新商业模式,支持桃江鸿兴家政、天鹅到家等家政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形成省内家政服务业知名品牌。

3.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研究制定相关家政服务业标准和规范,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清单和服务要求,建立家政服务纠纷常态化、多元化调解机制。

4.推动家政与康养融合。依托我市康养产业市场基础,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康养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母婴护理,提升产后康复、婴儿护理服务质量,主动匹配“三孩”政策下的广大市场需求。

(四)节能环保服务业

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力争到2025年,我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1.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引导我市中心城区企业努力提高绿色制造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进绿色改造升级工程,推进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鼓励我市节能环保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技术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2.打造高效节能管理体系。支持静脉产业园、安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在产业园区开展节能管家服务,对企业进行能源诊断。加强能耗“双控”管理,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

3.持续推进绿色治理。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完善生态廊道和公益林保护网络,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推进资江水体及南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加强资江干流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周边生态缓冲带综合治理。

三、重点培育五大新兴服务行业

(一)工业软件与信息服务

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年均增速达15%以上,培育一批具备品牌影响力的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助推益阳市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1.完善工业软件设施建设。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建设。重点依托赫山区龙岭产业开发区“5G+”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中心,以奥士康、艾华等龙头企业为主体,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信息化改造、数字化提升。

2.搭建工业软件发展平台。全力建设好益阳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进益阳建设成数字经济创新孵化中心,统筹推进数字经济“一中心三基地”建设。持续加强与华为、58集团等知名企业务实合作,在我市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

3.积极推广市场和应用场景。大力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APP培育,推动生产和管理的一体化。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打造垂直领域工业软件应用,推动我市工业“两上三化”。

4.积极开展软件协同研发。攻关我市电子信息行业工业软件核心技术,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类、过程控制类、业务管理类等工业软件开发。培育本土软件企业,支持湖南城市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与艾华集团等本土明星企业合作研发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工业软件。

专栏4   我市工业互联网两大工程建设

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优化网络基础设施。优先在数字经济园区、智慧制造园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互联网外网,为企业提供高速稳定专线支撑。加快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企业OT(操作技术)、IT(信息技术)和CT(通信技术)融合应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培育综合型平台。引入省内、国内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主体合作,共同建设国家级(益阳)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以三一中阳、中联重科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益阳橡机、宇晶机器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业,以亚光科技为代表的船舶装备业,以科力远、金博碳素等为代表的新材料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优势产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支持克明面业、顺祥食品打造食品行业制造标准化样板基地,以艾华集团、奥士康、明正宏、维胜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高端电容器、电子线路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区域型平台。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产业园区(基地)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规模化”数字化转型。如打造安化黑茶的产供销一体化、产能共享、原材料共享的黑茶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安化高明循环经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桃江国辰高科技产业园为载体,打造“生产在桃江、订单在全球”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沅江船舶制造业、食品加工和新材料新能源行业,资阳区电子元器件、新材料、装备制造和食品行业,赫山区高端电容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行业,南县食品加工、纺织和新材料行业,大通湖水产品和通用航空行业的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建设企业级平台。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工业企业打造企业级平台。

(二)现代物流业

优化物流网络空间布局,推动物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力争“十四五”期间建设成为区域交通运输枢纽,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交通节点;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1.加强综合协调,科学规划布局。根据“东接东融”“大益阳城市圈”建设目标,以益阳保税物流园(B型)为龙头创建长沙自贸区的联动发展区。支持畅连中欧班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与配送中心布局,完善中转联运设施。

2.推动城乡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城乡物流配送时效。依托沅江芦笋芦菇、安化黑茶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基础,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冷链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冷链物流网络布局。

3.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推动物流服务业集约发展。鼓励我市流通类企业整合资源组建专业化、多功能物流集团。支持传统物流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促进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

4.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加快物流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我市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数字化升级,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智能化水平。深入推动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鼓励企业使用可循环的绿色包装和可降解的绿色包材。

专栏5  现代物流业发展

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区县(市)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建设。

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新增4A级物流企业5家左右,培育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家,重点支持本土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提质改造物流配送服务站、集配点,提升商贸、冷链、电商快递等物流服务能力,落实国联(益阳)食品冷链物流系统高效制冷绿色改造工程项目。

推动物流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业数字化升级,广泛运用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天骄”等货物配载网络。重点建设南洲物流园物流标准化体系,引导全市物流企业创新循环共用与绿色发展模式。

(三)现代金融服务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制度,有效提升我市金融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力争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

1.发展金融服务新业态。持续推进我市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消费领域和优势产业供应链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金融超脑”的建设,实现上线运行。

2.鼓励和扶持重点企业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全力推进华慧新能源、华翔翔能、西施生态等重点企业的上市进程,全面实施“资本市场县域工程”,支持优质企业通过首发上市、上市再融资、发行中期票据等多种形式提高我市重点企业直接融资占比。

3.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探索绿色金融的体制机制,积极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对益阳高新区辖内新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绿色信贷投放,促进产业低碳发展。

4.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服务网点,在我市农村乡镇设立中小微、三农专营机构。加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5.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着力化解我市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四)高端商务服务

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加快知识服务体系和高端广告会展发展。到2025年,建设高铁新城高端商务服务区。

1.壮大升级总部经济。鼓励兴盛优选等明星企业回乡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

2.加快知识服务体系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法律、咨询、审计等专业化知识服务机构落户我市,支持培育本土知识服务机构发展壮大,促进会计税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广告服务业快速发展。

3.积极发展高端广告会展。引进国内知名广告公司,积极培育发展综合实力强劲的本地广告企业。引导展览场馆和会展中心加快信息化进程,发展“互联网+会展”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提升安化黑茶、桃江竹制品等益阳特色产品宣传推广能力。

4.推进高端商务服务业与本土优势产业融合。推动高端商务服务业与我市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协作与专业分工。

(五)检测检验服务

加快培育适应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检测检验服务业态,推动我市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层级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检测检验服务体系,培育规模以上检测检验服务企业4家以上,检测检验服务增加值每年递增5%以上。

1.提升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水平。推动检测检验认证服务向集诊断、试验、分析、改进、验证为一体的整体综合服务发展转变,推动多方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创新开发共性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推动“质检”向“智检”转变。

2.推动检测检验产业集聚。进一步鼓励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内部检测检验机构剥离,成立专业化检测检验企业。规划建设“一区多园”检测检验服务业集聚区。

3.大力发展第三方检测检验服务。完善公共检测检验及产业计量服务体系,发展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检测检验服务。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家、省级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机构,支持其进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4.大力推进高端品质认证服务。开发我市食品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一批消费品高端品质认证。加快推动绿色产品标识认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促进我市竹制品、黑茶、稻虾等重点农副产品品牌的认证与推广。

5.加快培育智能检测新业态。引导检测行业向电商业态转型,积极开发智能化工业检测应用技术,为新型孵化机构开辟检测检验认证快速通道。

第五章  落实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

以服务项目招商引资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为基本抓手,协同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型服务消费升级、服务标准和服务品牌建设、服务业外包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补齐我市服务业发展短板。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一)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潜力

培育引进新兴市场主体。强化资阳区、赫山区、益阳高新区作为益阳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功能,鼓励和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服务供给,推动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壮大本地优势领军企业。培育优质企业挖潜蓄能,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持续实施区县(市)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以本地优势企业带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落实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相关的帮扶制度。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法治化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服务业企业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征询机构,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二、狠抓园区服务项目招商

(一)积极开展项目精准招商

依托园区招商。以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中南科创园等电子商务园区园内电商集聚,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内优选电商平台的支持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瞄准三类“500强”企业,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瞄准产业招商。立足益阳优质文旅资源和产业优势,聚焦资源禀赋、优势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好项目,并围绕这些重大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招商活动。

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招商部门的横向联络,深入实施“对接益商会、建设新家乡”行动。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和标志性企业。

(二)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

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国家、省级政策,理顺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持将政务服务深入到园区企业群众身边,实现企业、个人就近服务,真正实现园区内的全方位服务。

推动多方共建服务平台。依托益阳高新区、安化经开区、龙岭产业开发区等服务业集聚区,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共建一批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三、促进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推动艾华集团、益阳橡胶机等制造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培养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鼓励工业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强化供应链管理,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专业化生产制造能力,延伸企业价值链。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生态系统。

(二)推动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建设农商文旅综合体,形成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智慧升级。重点布局农科研发、农产物流、文创推广、乡创孵化等新兴业态。支持资阳区和赫山区重点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开发都市休闲农业,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特色民宿、文化休闲、健康养生,切实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促进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深度融合

推进清溪文旅、安化黑茶等服务龙头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旅游、餐饮、住宿、文化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康雅医院、国联冷链等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资源要素重组和服务系统集成,形成融合互促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大文化、大金融等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四、大力培育新型服务消费

(一)促进批发零售数字化转型

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加快我市品牌连锁便利店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门店互联网化”发展模式,指导传统门店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经营。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打造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领域深化应用。在办公楼宇、社区、商业街区、景区增设智慧超市、智慧驿站等无人零售点。

(二)积极扩大数字文旅服务消费

鼓励区县(市)创建文旅云平台,拓宽优质文旅资源宣传途径。加快培育全市重点文旅融合项目等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新兴文旅消费业态。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市)博物馆融入数字技术,丰富展示形式,开拓文创产品线上展示及销售渠道。

(三)均衡供给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探索“5G+教育”创新应用和“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验,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和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学校。共建、共享基础教育优质课程,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教育资源共享计划,扩大名师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资源辐射,优先针对安化等地乡村学校开发在线教育资源。

(四)充分释放智能体育消费潜力

充分运用互联网数字技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支持我市奥林匹克公园等经营性体育场所开发线上体育营销、短视频引流、直播运动赛事等营销新模式。支持我市大、中学校体育场馆、秀峰湖等公园、文化广场开展体育智能管理,打造一批夜间体育消费聚集地。

五、大力推进服务外包

(一)加快服务业外包数字化转型进程

重点支持益阳市信息技术外包发展,依托5G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积极推动湖南紫云科技等科技型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与融合应用,培育一批数字化制造外包平台,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在我市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船舶制造等重点服务行业布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分包的新业态新模式。

(二)突出提升服务业外包能力

积极搭建益阳中小微企业网络营销“云”服务平台,大力建设益阳软件与信息技术外包园,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外包与研发外包,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完善益阳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推动金融领域服务外包。鼓励我市制造企业采取主辅分离的方式进行逆向外包。提升供应链、呼叫中心、互联网营销推广和采购等外包能力。

六、努力扩大服务业开放

(一)加强区域合作

对接“一带一路”、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推动我市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市内各地区文化旅游合作,打造文旅精品路线,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分工与合作,推动地区服务业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全力打造连通长江经济带,对接长株潭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对外开放平台

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成为连通长江经济带、对接长株潭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纽带,打造开放物流新平台、开放经济新引擎。积极参与“湘企出海+”益阳专区综合服务平台、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中非博览会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三)全面对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以发展数字金融、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行业为重点,主动对接湖南自贸区。参照湖南自贸区相关政策,出台我市助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新政策,支持园区基础建设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我市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出去”。密切跟进湖南自贸区改革创新举措进展,推广复制成功经验,着力提升我市服务业开放水平。

七、打造服务品牌和提升服务质量

(一)着力打造我市重点服务品牌

鼓励企业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质量,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老字号、老品牌。深入挖掘本土文旅特色,培育新型文旅业态,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围绕生态游、古城游、文化游,打造资阳慢生活体验区。

(二)着力推进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服务标准建设。持续开展服务业对标、达标、创标、提标行动,鼓励企业自主制定企业服务标准,支持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服务领域地方标准,推动地方标准与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加快构建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在检测检验、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服务、旅游、家政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运用数字技术重构和整合产业链条,利用“互联网+”技术盘活各类社会资源,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推动智能制造,打造工业互联网供给体系,推进协同研发设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

八、加强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

(一)重点加强益阳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

依托益阳高新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围绕鱼形湖等核心资源,依托蓝城康养小镇、天意木国等项目重点植入体育赛事、微度假等业态。搭建中外论坛平台,承接国内外高端会展,重点引进一流会展企业落户,建设集生态、科技、智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

(二)努力提升安化黑茶文旅康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融合发展水平

加快安化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黑茶提质升级和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积极推动产业融合,打造茶旅文康产业矩阵。精心组织办好安化黑茶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推进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茶旅文康一体化融合发展。

(三)显著提升龙岭产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引领能力

支持艾华、万京源电子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在生物医药、大数据、船舶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搭建一批国、省级研发平台。启动5G+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建设电容器国家检测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示范及应用研究院和现代制造业应用技术培训中心,提升园区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第六章  夯实服务业发展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市级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服务业协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高位统筹与责任分工,健全各区县(市)、各部门协作机制。加快成立益阳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会以及各级服务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会和行业协会在服务企业、诚信自律、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二、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根据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针对“十四五”重大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优先给予土地、资金、人才综合保障。

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定价,创新地价管理机制。加强服务业发展用地政策支撑。加快推进“退二进三”、“退低进高”服务用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对服务业用地履约管理。

提升资金要素保障能力。拓宽服务业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信用担保和电子仓单担保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以股权或基金的模式投入,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加大财政税收政策对服务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我市服务业关键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对我市获得省级以上的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项目予以财政资金配套支持。

提升服务业人才要素保障能力。强化精准招聘服务,搭建人力资源电子库和招聘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招聘信息高效传播、劳动力余缺灵活调剂。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支持,支持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益阳医专等院校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重点加强医疗护理、养老托育行业的职业培训。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引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人才配套服务机制,办好人才引进涉及的证照办理、购房优惠、子女教育、医疗等系列服务问题。

三、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监督

加强规划的协调性,引导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协同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形成本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强化规模以上服务业入规入统工作管理,按照“先入库、后入数”的原则,推进服务业入规入统工作。制定科学考评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把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列入年度考核体系,明确规划实施的考核奖惩标准。加强立体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在规划执行中的督导作用。推进公众参与规划实施,强化对规划的约束与监督。

  

抄送:市委各部门,益阳军分区。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作者:责任编辑:市政府法制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