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驻村帮扶

  • 扶贫日记——喜看稻菽千重浪
  •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赫山区 作者:杨应武
  • 2020年6月8日,天气阴。初夏的清晨,昨天晚上的一夜骤雨驱散了几分炎热,清爽的微风让我有几分失神,看了看日历,离精准扶贫验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颇大的压力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想起这些,我不由得用冷水洗了洗脸,眼前不自觉的浮现了去年第一次入村报到的情景。

    老兵新人,第一书记

    记得那是4月10日,也是雨天,大约早上七点四十分,由秘书长送我,开着车从区政府大院出发,沿着青年路朝着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往村部赶去。记得初听到安排我去联点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时,我心里还是有几分情绪,我从学校毕业后,19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区纪委常委、园区纪工委书记。至今工作37年有余,以前也是多岗位锻炼的正科级干部,如今去当个小小的驻村书记,家人、同事和朋友都不理解。尽管如此,最后我还是乐于接受这项工作任务。因为我作为组织培养多年的一名老党员,应该有服从意识。现在组织有工作任务安排,我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要千方百计完成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如期摘帽和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

    之后的一年,我的办公场所甚至生活场所渐渐从区政府彻底搬到了村部,每次走访在帮扶路上,接触到农村村民当中真正的弱势群体,感受了农业、农村、民生的实际问题,目睹了一个个帮扶对象渴望政府关怀的眼神,交谈后充满希望的一张张笑脸,一一刻在我这个57岁帮扶工作队队长的脑海里……成为我进军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精神动力。

    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

    今年我帮扶的村位置并不偏,就在兰溪镇镇区旁边,名字叫做金石村,扶贫工作也是一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工作。村子不大,人口也只有3685人,但是这里作为省级挂牌督战村,这里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20人,目前还有13户32人未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离全面脱贫的日子越来越近,贫困户的生活日益改善,却也是最不能松劲的时候。

    今天天气颇为凉爽,乡间的小道上,泥土的芬芳,路边的花香和田垄里茁壮成长的禾苗,让我有种回到了家的感觉,心安处即是吾乡。上午的工作任务是走访三户已脱贫的贫困户,扶贫工作在于精准,只有多和困难群众沟通交心,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找到对应的扶贫措施。因此,在今年第一次全覆盖走访见面后,我开始了第二轮的精准走访。这脚下的路已经走过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不记得村子的面积具体有多大,但是我知道从村部到每一个贫困户家里要走多久。

    今天上午走访的第一户是陈应辉,年纪和我差不多,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上次我到他家,他正在地里干活,听到扶贫工作队来走访的消息,卷着裤腿就跑过来了,跟我握手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我的手被他手上的茧子刮得生疼。陈应辉是个乐观的人,总喜欢裂开嘴笑,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像刀劈斧凿一样,坚实有力。幸福总是惊人的相似,而悲惨各有不同。贫困有太多的原因了,面对命运的苦难,很多人都是束手就擒的,直到我看到了他。2017年,他的儿子因病离世,留下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和一对只有半岁的双胞胎孙子。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中有长期患病的妻子,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孙子,一连串的打击和压力,并没有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党和政府这座最大的靠山。在工作队的多次上门走访和了解后,针对他们家庭的具体情况和意愿,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从无到有、从零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蔬菜种植上面,地里的土豆、黄瓜、红薯、玉米,都是他的宝贝疙瘩,一旦有了收成,每天凌晨三点忙到中午十点,开着三轮车装着各种新鲜农家菜到镇上去卖。每次问他今天卖了多少钱啊,他总是憨厚的笑着说:“我们农村人不怕苦,只要舍得付出每天都有收成。”

    如今陈应辉的家里全家纳入低保,孙子享受国家教育基金,大人看病有保障,儿媳妇在外打工,加上蔬菜种植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脱贫的标准。陈应辉本人也经常提起:“感谢党和政府,将我从苦难的沼泽中搭救出来,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实现了脱贫摘帽。”

    乐观的人都很健谈,从陈应辉家里出来,已经快十点了。边和陈应辉道别,边想着我得加快点步伐了,上午还得再走访两个户子。

    用思想团结这个班子

    从第三个贫困户宗国政家里出来已经是午十二点一刻了,上午的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我能明显感觉到公文包里的记录本厚重了不少,因为它承载了更多的希望和喜悦。

    午饭是在村里吃的,都是农家的小菜,真正的健康无机蔬菜。饭后小憩了十来分钟,按照日程得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开一个短会了。

    金石村因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足、工作矛盾突出等问题被区里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整顿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就成了扶贫攻坚的关键,村支两委班子人员就成了软弱涣散整顿的关键。刚来村里的时候,我便逐一找现任和曾任村干部同志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个人意见建议,再进行整合梳理,最后查摆出了制度不全、纪律不严、作风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团结协作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村支“两委”班子会上我提出了四多四少(多沟通交流少埋怨他人,多自我批评少指责他人,多主动作为少推诿拖沓,多树正气少做好好先生)和六要六不要(要自觉补台不相互拆台,要公平公正不要优亲厚友,要荣辱与共不要功己过他,要自觉担当不要推卸责任,要主动作为不要旁观看险,要权责对等不要贪权要权不尽责)两个整改要求,并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如周例会制度,原来不爱开会的村干部,现在盼望每周开例会,既能相互学习交流,又能体现民主集中。再之后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两委班子打开了心结,畅所欲言,有的人甚至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一把丢到旁边,敞开胸怀谈感受、谈意见,一场会议下来,每个人都至少得到了10条以上的批评意见,但是明显能感觉得到每个人的心更近了。

    叮铃铃...手机闹钟将我从万千思绪中惊醒,十分钟的午睡也格外的香甜。当我走进会议室的时候,村干部们已经整整齐齐的在等我了,一个个眼神中虽然带着疲惫,但是自内而外昂扬的精气神却是遮掩不住的。这个会就是大家就扶贫攻坚回头看的落实情况和当前工作进行梳理布置。会开得很快,因为大家都不藏着掖着,有问题就自己领办,有建议就畅所欲言,很快便达成了共识,这便是团结的力量吧。

    用笔触记录这份感动

    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说变就变。刚到下午1点多,就突降暴雨,湖南的雨是说来就来,却不告诉你什么时候走。听着雨打在树叶的声音,心情格外的宁静。我下午的主要工作任务便是整理完善扶贫资料。

    看着档案盒里一本本红色的小本本,一张张写满了的表格,这就是初秋的稻田啊,风一刮,稻菽浪千重。拿着镇扶贫办下发的评残资料和村里厚厚一摞的资料,对着名单一个个档案盒查找。这是回头看整改工作里重要的一环。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到了一个叫肖望迎的贫困户档案盒上。肖望迎是个约莫40来岁的农村妇女,丈夫过世得早,留下她和儿子相依为命。早些年她也被查出罹患恶性肿瘤,现在在医院里化疗,已经读高三的儿子从小便是吃百家饭长大,在党的好政策的关怀下和村里的乡贤叔伯共同照顾下茁壮成长。低保、雨露计划、近90%的医疗报销、互惠保等一系列的政策成了这个悲惨家庭最后的救命稻草,特别是近几年省政协开展扶贫攻坚“三个一”活动以来,区政协委员张燕青便结对帮扶了这个家庭,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帮扶这个家庭,关心母亲的身体,关心孩子的学业。到如今孩子一天天成长起来,下半年高考金榜题名,等到四年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在光明和小康的康庄大道用力的奔跑着。

    记得6月初,在区政协机关全体干职工会议上,我们共同学习了省政协《湖南政协人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万户帮扶行动》文件精神,同时也印发了赫山区政协《湖南政协人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万户帮扶行动》的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安排,政协委员们联组结对,根据自己的界别特色,产业优势帮助结对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包括完成学业、解决就业、充实家业;用心用情做好人文关怀工作,经常走访联系,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内生动力。届时,有10多个小组将进驻金石村,75个小组参与到全区12个乡镇街道。我相信,通过区政协的领导部署,各委组的协调牵线,委员们的倾力帮扶,赫山扶贫攻坚战将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

    从当初我不理解,到乐于接受,现如今我收获得更多是感动,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个个渴望的眼神,将会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国家的政策,政府的帮扶,或许能让他们不再为住房、吃饭、穿衣而发愁,让他们教育和医疗有了保障,但是正是他们立志和立智,才能让他们从贫困的恶性循环里走出来,让他们将希望和美好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让他们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人生梦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