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新闻 > 水利动态
治水除患促发展 兴水惠民铸辉煌
点击数:    时间:2019-09-27
     

 

资江益阳段防洪大堤夜景

治世之道,其枢在水。肆虐的水旱灾害一度成为滞阻益阳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治水患、治水兴市是益阳多年来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是益阳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梦想。70年来,益阳干群一起兴水利、战洪魔、伏旱魃、促发展、惠民生,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水利事业新画卷。70年来,全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水利事业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益阳发展实际的治水思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致力打造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实现了由治理洪水向管理洪水、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跨越式发展。

 

安化县柘溪水库(图片:吴海安)

 

安化县廖家坪水库

坚持民生优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益阳区域治水历经洞庭湖堤垸整治、中小型水库和山塘建设、湖区电排和水库灌区配套建设、山丘区水轮泵站建设及工程改造维修等多个水利建设发展阶段。1986—2007年,我市抢抓国家增加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湖区主要进行了洞庭湖一期、二期治理,通过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安全设施、整治河道、开展城市防洪建设、实施平垸行洪,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山丘区主要进行了病险水库治理和大型灌区配套建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目前,全市共有一线防洪大堤901公里,在册堤垸20个,保护面积507万亩、人口274万人;建成各类水库623座,各类塘坝5万余座;电力排灌装机36万千瓦。

近年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投入、管理机制不断创新。面临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的取消和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全市大力发展政策、民营、引资、经营等四种水利,在资金投入机制上,实现了投入主体从一元投入向多元投入的突破;在组织机制上,实现了从政府直接组织为主向政府扶持引导、农民自主兴办的突破,创造和积累了桃江县农民用水户协会、沅江市垸民代表大会制、安化县水库处险部门包干负责制等新经验。在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上,全面推行工程“四制”,实现了由部门和技术人员负责制向“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转变,多次荣获全省水利建设竞赛“芙蓉杯”。桃江县、南县分别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百强县称号,其中桃江县农民用水户协会筹资筹劳办水利新模式,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运用。水利投入、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洞庭湖一、二期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所有防洪大堤普遍加高1米以上,市中心城区江南、江北防洪大堤防洪标准由过去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重点垸防洪标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堤垸抗洪能力明显增强;装机1万千瓦、投资1亿元的全省最大的大东口电排于2006年完成新建投入运行,明山、小河口、新河、紫红洲、育新、永丰等11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全市更新改造电排139533千瓦,机电排灌设施明显改善;2009年鱼形山、桃花江、廖家坪、碧螺等9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竣工, 2018年56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6个区县(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灌溉面积逐步恢复和改善,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总投资138.57亿元、总装机133.65万千瓦、年发电量62.432亿度的6座资水梯级电站相继建成运行受益,截至“十三五”全市小水电站共有106座、总装机17.4万千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人畜饮水解困”和 “农村饮水安全”两个阶段,目前全市共投入19.08亿元兴建工程1634处,累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63.45万人,17.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58%,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全面增强。

 

水利秋冬修现场

 

安化县马路镇组织劳力修复水毁工程

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抗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益阳市是个水旱灾害多发之区,据统计,1949年至2019年的70年中,共发生洪水灾害52次,平均1.3年发生一次,发生的机率达74%,其中14年发生了溃垸。每年排涝防渍任务繁重。市内伏旱五年一遇、秋旱五年三遇、特大干旱六年一遇。加上湖区大汛与山区山洪往往同时发生,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接踵交错,全市几乎很少有风调雨顺之年。

面对接踵而来的水旱灾害,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职工以防汛抗灾为天职,转变传统抢险抗灾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需要,牢固树立“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防汛抗旱理念,狠抓度汛工程准备、防汛物资储备、防汛责任落实、各类预案修订和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等备汛措施的落实,做到水库一库两案、山洪灾害易发区一村一案、堤垸防守一段一案,落实“以船以车代仓”全力储备防汛物资器材,开展山丘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暨水库抢险、湖区抗洪抢险暨舟桥应急救援演练培训,积极推进“智慧水利”项目等非工程防御体系建设,组织人员积极投身防汛抗灾一线,查找分析险情,制定落实抢险对策;深入田间地头抗旱,把技术送到群众手中,和全市广大军民一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战胜了上世纪接连发生的特大洪水,成功防御了2013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大旱、2014年“7.12”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16年、2017年资水流域超98洪水,成功抢护了2017年赫山区羊角堤段特大管涌险情,连续十多年实现了防汛抗旱“五个确保”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南茅运河精神广场

 

大东口电排现貌(图片:彭沛东)

加强创新引领,以激活体制机制保障生态水利发展

依法治水是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全市水政监察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广泛开展了水法规的普及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水利、水患和水法律意识。资江河道砂石市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境内洞庭湖水域全面停采,非法砂石码头堆场全部取缔,盗采行为全面遏制,河道采砂管理秩序日趋良好。市水利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省“水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按照“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采用拍卖、股份制、租赁、承包等形式,以山丘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为主体,大力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2004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48000余处,过去一些“无人管”“管不了”“管不好”的水库、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通过落实管护主体,已重新焕发出生机,推动了现代水利产业的发展。为改变基层水利单位人员多、包袱重,经费少、运行难问题,全市大刀阔斧地开展水管体制改革,激活基层水利单位管理体制。桃花江灌区管理局作为全省先行试点单位,于2005年拉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序幕,2009年市直9个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的完成,解决了困扰水利部门多年的根本性问题。2017年以来,全市江河湖库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建立并健全了“三长一站”工作机制,在市、县、乡三级设置“河长”、“河湖督察长”、“河湖警长”和“志愿者工作站”,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目前,全市共明确市级河(湖)长19人、县级河(湖)长147人、乡级河(湖)长1123人、村级河(湖)长2467人,重点开展“两治两禁两清两退”、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突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加快实现。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抗灾及创新管理机制,给我市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如今的益阳水利,一条条防洪大堤巍然屹立,一座座水库展现新姿,一个个城防工程坚如盤石,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水利事业正朝着科学发展、人水和谐的目标向前推进。

 
     
     
来源:局办公室     作者:李灿 王艳